根據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發布的2024年國家社科基金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研究專項申報公告👧🏽👇,結合我校實際,現將有關申報事項安排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貫徹落實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座談會工作部署,堅持研究與保護貫通、為傳承服務的原則,著力加強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重要論述的研究闡釋,深化文化遺產多重價值研究闡釋,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體製機製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推出一批具有較高質量和較大影響的研究成果🧜🏽,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文明研究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二、目標定位
1.服務國家需求。堅持目標導向✣🧞♀️,增強問題意識,聚焦關系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大局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開展具有戰略性🕖、儲備性、針對性的基礎和應用研究📃,為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提供思想和智力支撐。
2.推進學科發展。堅持學科引領,樹立學科視角,深化文化遺產學重大基礎理論和學術前沿問題研究,著力鞏固學科發展基礎、凝練學科發展方向、優化學科發展布局👨🏽🎓🐣,鼓勵學科交叉和研究方法創新𓀓,加快推進文化遺產學學科體系建設💆🏻♀️。
3.加強人才培養。堅持科研育人🫚,深化人才培養,通過科研項目平臺🧑🏻🎓👨🏽🚒,培養一批高水平學科帶頭人和骨幹創新人才,培養一批有學術潛力的青年人才,培養一批學術創新團隊,為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事業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三🌊、課題指南
1.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重要論述研究
2.中國共產黨文化遺產保護觀研究
3.新中國成立以來文化遺產保護歷史經驗研究
4.新時代文化遺產事業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研究
5.“兩個結合”與全面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研究
6.正確處理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發展、開放重要關系研究
7.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命力研究
8.以人民為中心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高質量發展研究
9.完善文化遺產保護管理體製研究
10.文化遺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
11.大保護格局下構建中國特色文化遺產體系研究
12.建立健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財稅支持政策研究
13.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土地需求與供給保障研究
14.完善和發展我國文化遺產保護法律體系研究
15.建立健全文化遺產督察製度研究
16.深化流失文物追索領域國際法治合作研究
17.公眾參與文化遺產保護機製與路徑研究
18.社會組織參與文化遺產保護機製與路徑研究
19.社會資本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體製機製研究
20.數字化賦能文化遺產保護的方法與路徑研究
21.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的前沿科技應用研究
22.新舊雜陳的歷史街區👮🏼、古村古鎮保護經驗研究
23.國家文化公園歷史文化價值闡釋與開發研究
24.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
25.文化遺產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的機製和路徑研究
26.文化遺產保護人才隊伍建設研究
27.博物館藏品管理與研究數字化趨勢及應用
28.文化遺產學學科體系建設研究
29.構建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絡研究
30.世界文化大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經驗借鑒研究
31.以文化遺產推動文明對話的國際經驗與中國實踐研究
四🤹🏼♂️、資助額度
2024年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研究專項參照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資助標準,每項資助60-80萬元🧑🦯➡️,立項後參照重大項目管理。申請人須按照《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管理辦法》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資金管理辦法》(詳見我辦網站)要求🚨,根據實際需要編製科學合理的經費預算🏌🏼。
五😛、申報條件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遵守國家社科基金各項管理規定😥;在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研究領域具有深厚的學術造詣和豐富的科研經驗Ⓜ️,社會責任感強,品行端正🔓🏋🏽♀️,學風優良;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稱或廳局級(含)以上領導職務,能夠承擔實質性研究工作並擔負科研組織指導職責。
2.具有在長期合作基礎上形成的穩定研究隊伍,研究團隊成員應當具有高級職稱或博士學位,專業結構和年齡結構較為合理🐘,有足夠的時間精力投入課題研究。
3.在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項目及其他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的負責人,不能參與本次申報。
六🏋🏽♀️🧴、申報要求
1.申請人須按照課題指南規定的選題申報,原則上不能修改選題表述🚢,如確有需要可進行適當微調,但不得大幅壓縮或改變研究內容,自選課題不予受理🫵🏿。申請人須按照《2024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研究專項申請書》(2024年5月製)規定的內容和要求填寫申報材料。要突出課題論證設計部分,重點介紹總體研究框架和主要內容👩🏻🦽➡️,課題研究思路、研究重點和創新之處,簡要介紹研究綜述、子課題負責人情況等內容,課題設計論證字數不超過4萬字。
2.課題設計要著眼服務國家需求,樹立目標導向,增強問題意識,突出研究重點,不宜過於寬泛,避免大而全🪂,著力解決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面臨的實際問題🛷,子課題數量一般不超過5個🦆。每個子課題只能確定一名負責人。
3.申請人須提交3篇與申報選題研究領域相關的代表性成果(論文或專著),作為評審立項的重要參考。
4.申請人要熟知國內外相關領域研究前沿動態,具備紮實的研究基礎和豐富的相關前期研究成果。除必要的學術史梳理或綜述外,應著重闡明本課題設計相對於已有研究的獨到學術價值、應用價值和社會意義🤷🏿♂️。
5.申請人要樹立鮮明的問題導向和創新意識,在框架設計𓀉、研究思路🧑🏼🦰、主要內容🫶🏿、基本觀點🧑🏼🔧、研究方法等方面,體現創新的學術思想📊、獨到的學術見解和可能取得的突破。要註重采取多學科研究方法和組建跨學科研究團隊。發揮研究專項在科研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
6.項目完成時間根據研究工作的實際需要確定,一般應在3-5年完成💂🏻♂️。
七、申報時間安排
1.5月29日前,請申報老師將擬申報選題發送至qwgu@ansedu.cn。
2.6月7日前,各學院應配合申報老師開展選題論證,組建項目團隊。
3.7月7日前,申報老師完成投標書初稿🗣,學校和學院協同組織專家論證會🏟。
4.7月17日前,申報老師完成申報材料修改定稿👩⚕️,發送《申請書》WORD版本(見附件)至qwgu@ansedu.cn。人文社科處組織形式審核。
5.7月24日前👁,申報老師登錄國家社科基金科研創新服務管理平臺(https://xm.npopss-cn.gov.cn),以實名信息註冊賬號後登錄系統,並按規定要求填寫申報信息(已有賬號者無需再次註冊)。本研究專項實行網絡申報和評審,逾期系統自動關閉,不再受理申報。
八、其他事項
1.全國社科工作辦對《申請書》進行資格審查,組織專家對通過資格審查的申報材料進行評審,擇優立項。建議立項課題名單在全國社科工作辦網站公示7天👩🏿🎨。公示期滿,對無異議者下達立項通知書🪂。
2.責任單位加強對本單位網上申報的組織指導和服務工作,嚴格審核申報資格、申報質量、前期研究成果的真實性🫦、申請人及課題組的研究實力和必備條件𓀉。全國社科工作辦不直接受理個人申報。
3.申請人須按照《申請書》和申報公告要求,如實填寫材料🦹🏻♀️,保證沒有知識產權爭議,不得有違背科研誠信要求的行為🫄。凡存在弄虛作假、抄襲剽竊等行為的🎍🏋🏼♂️,一經發現查實,取消5年申報資格,如獲立項即予撤項並通報批評,列入不良科研信用記錄🏈,責成責任單位嚴肅處理。
4.人文社會科學處聯系人➾:方舟,65229601;電子郵箱:skcxmb@ansedu.cn。
學院科研秘書🍮:顧沁文👩🏽,15961605915🚞;郵箱:qwgu@ansedu.cn。
特此通知。
附件:2024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研究專項申請書.docx